微信公众号

【县区篇】沂南县:充分发挥信息化监督优势 数字赋能清廉单元建设

来源:临沂市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4-09-24


沂南县纪委监委坚持数字思维、构建监督闭环、系统施治,把信息化、数字化监督有效融入清廉沂南建设,强化监督责任落实,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建设“三个平台”,打造全方位监督矩阵。清廉机关聚焦数智化平台建设,实施“自动抓取、实时对比、线上分析、线下核查”工作模式,提升监督质效。一是建设智慧监督平台,促跨行业比对。采集财政、民政、人社等10个单位重点业务数据,打造乡村振兴补贴政策落实、弱势群体救助、公职人员“体检”等8类69项问题疑点筛查模型,筛查问题疑点2800余条,处置问题线索68条。二是建设“数字纪检”平台,促嵌入式监督。推动行政执法、环保、应急等信息化平台“数字纪检”模块建设,将制度和监督嵌入业务流程,对执法期限、超频检查、异常执法等自动预警,实现异常数据快速抓取,有效防控廉政风险。三是建设监督贯通平台,促责任闭环。平台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为主线,贯通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和各类监督,实时显示各部门单位问题数量、整改情况等,推动部门单位认领责任、系统整改各类问题4800余条,自动生成县领导“一岗双责”责任落实情况通报、部门单位政治生态分析简报等,构建起县领导督促、部门单位主抓、纪委监委监督“三位一体”的闭环责任落实体系。

二、搭建“食安平台”,保障“阳光食堂”安全。结合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集中整治,持续深化清廉学校“阳光食堂工程”,守护学生“校园餐”。一是搭建“五统一”数字平台。督促教育部门牵头搭建“食安监管追溯平台”强化食堂管理,平台上端链接采购学校,下端链接蔬菜、粮油、米面、蛋奶等供应商,打造统一集采、监管、配送、结算、指导的“五统一”管理体系,保障食材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明晰。目前,平台入驻商家60余个,日运送蔬菜80车次、蔬菜2.8万公斤、米面0.9万公斤。二是覆盖“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依托“食安平台”,推动全县学校食堂后厨安装数字高清摄像头,完善溯源监管制度,对源头生产、分拣加工、冷链配送、明厨亮灶进行可视化全过程监管,实现食材价格、食材溯源、检测记录、物流配送、证照信息与监管部门数据共享。三是实现食品安全、廉洁风险“两防范”。通过“食安平台”端口,监管部门可以实时对全县115家学校食堂远程监督,在线查看食堂备餐、留样和制作区等重点操作区域,并可以回放关键时段重点监督,提高监管效率。实行县人才集团管人员劳务、学校管经营管理模式,工作人员入驻指导平台工作运营,对食材价格与质量进行实时监管。县纪委监委派驻机构聚焦“小切口”整治,监督推动学校食堂每日食谱、食材价格、每月收支公开公示,保障校园食堂财务阳光透明,目前全县11处学校食堂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校星级食堂”。

三、建设“智廉医院”,推进“三医”协同治理。探索搭建“智廉医院”平台,健全内控机制,堵塞风险漏洞,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治理。一是迭代升级“五大系统”,系统整合予以贯通。以医疗机构“SPD药品耗材智廉监管”“智慧审方”“医保智能审核”“反统方”“合同管理”五大系统为基础,贯通融合、迭代升级“智廉医院”平台,设置医疗监管、公权力监督、满意度评价、清廉指数、问题线索管理等6个监督功能模块,建设医药、耗材、医保、采购、廉政档案、医药代表信息等10个数据仓库,实现一键抓取、数据碰撞和对比分析,医院和医生公权力行使情况实时接受线上监督。二是聚焦核心问题,全流程监管。“医疗监管”聚焦看病难看病贵、不合理诊疗等问题,对药品耗材、检验检查、基药、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等重点指标动态监督,对每个月销量前十药品重点监控,对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排名靠前的医生监督提醒,系统年拦截不合理处方300余项。“公权力监督”针对医药采购不透明问题,紧盯药品、耗材、设备三大权力运行轨迹,从产品准入、厂家配送、医院验收、病患使用等环节全流程监管,出现问题疑点及时预警。“问题线索”对平台数据碰撞产生的问题线索,自动推送医院纪检部门办理,自5月份该模块上线来,共处置各类问题疑点16条。三是开展评价反馈,助推行业治理。设置“满意度评价”“清廉指数”模块,“满意度评价”对影响群众就医满意度的重点指标动态监测,对科室和医生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实时排名,不断优化行业作风。“清廉指数”从线索处理质量、医疗服务规范等维度,计算各乡镇卫生院清廉积分,构建数字化“清廉网格”。沂南县被评为“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

四、织密监督网络,规范“小微权力”运行。贯通基层数字监督网络,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实现对“小微权力”过程性监督,保障群众切身利益。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源头治理。2019年以来构建了阳光村务监督平台、银农直联支付系统、农村产权交易系统等系列监管平台,从源头上规范了村级资金管理,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该做法在全市推广,为全省清廉村居建设提供了沂南经验。二是构建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积极推动各类平台数据衔接贯通,“三资”“三务”和工程项目等公开,一次录入,多平台数据共享,有力夯实了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基层数字监督格局。截至目前,我县在平台内“三务”公开信息45097条。2023年9月来,银农直联审批支付资金2.58万笔、10.15亿元,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生交易337笔,交易金额2609.25万元。三是推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落地落细。完善平台建设的内容和方式,对村级决策、“三资”管理、民生保障、便民服务等“四议两公开”重点事项进行监管。建立健全分类投诉受理、分办、反馈、评价等工作机制,强化群众监督,村里财务、政务及宅基地、政策公益岗、低保等网上可查,确保“小微权力”管得住、管得好,群众满意、组织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