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嫁娶"送人情""随份子"是中国人的传统,本无可厚非。但极少数党员干部却置党纪党规于不顾,把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当作了生财门路,借机大操大办,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受到处理也是咎由自取。市纪委通报的这3起大办婚丧喜庆典型问题,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案例。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人情往来本来是一种美好的传统文化,"礼"作为传递"情"的一种符号,传递着友好和谐、守望相助的情谊。然而,当人情与金钱直接挂钩,用红包的厚薄衡量感情的深浅,这种变质的"人情来往"已经完全偏离了中国传统社会"礼尚往来"的本意,"礼"便失去了传统意义上传递情感的符号作用,而变成了一种赤裸裸的"送"与"收"的金钱关系。通报的案例也表明,一些领导干部大办婚丧事宜,不过给自己找个收礼的"合理"理由而已,借机敛财,严重改变了婚丧喜庆事本来的面目。
人生在世,人情往来总是少不了的。我们并不是反对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关键是要合理、合规,要把握好度。人生有尺,做人有度。度者,分寸也。超越了度,必定会受到惩罚。作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党员干部遇到婚丧喜庆事宜,遵规守纪,以适当形式表达对亲人的感情,不借机谋取私利、铺张浪费,也并无不可。但对党员干部来讲,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还代表着党的形象。一旦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人员范围突破了至亲,必然包含使用公权力影响的因素,就有可能走上借机敛财的道路,与党纪条规相违,与传统价值观念相悖,危害干群关系,危害党政形象。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把握好度,起止有分寸,做事有原则,能做的低调做、严守底线,不能做的坚决不做、不越红线。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喜事简办,禁止铺张浪费,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群众带个好头,树立榜样,做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积极倡导者、自觉推动者和主动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