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村‘三资’‘三务’公开栏现在能按时公示吗?今年的小麦补贴张榜公示了吗?”近日,沂南县蒲汪镇纪检监察干部到大于家庄村走访,了解该村的“三资”“三务”公开情况。“现在村里的各项公开都做的很好,我们通过手机就能看到村里的各项情况了,也非常方便。”村里于大姐边说边用手机划出“阳光村务监督平台”界面。
“有人举报村党支部委员、‘三资’管理员于某某虚报小麦面积套取国家补贴问题。”在对蒲汪镇大于家村巡察期间,巡察组接到了一封信访举报信。经过分析研判,随后将线索移交到县纪委监委。
“支部委员于某某家人种植小麦的面积,确实比村里其他户多,而且他母亲快九十岁了,还在种小麦吗?”受理该问题线索后,蒲汪镇纪委会同镇农业办等,立刻对该线索进行了调查。核查完近几年该村上报的小麦种植面积统计表、走访部分群众后,工作人员与他进行了谈话。
“你作为报账员、‘三资’管理员具体有什么工作职责?你们村里每年的小麦补贴亩数是怎么统计上报的?”工作人员掌握证据后,开门见山地问。
“这项业务都是各户自己报当年家里种植的小麦亩数,我们村民小组长会一起到地里去核实。”于某某有所隐瞒地回答。
“你自己家的小麦种植面积都是按实际亩数上报的吗?”
“我是按照实际亩数上报的,有时没好好测量,可能会有一些出入。”在谈话过程中,于某某狡辩道。
“据我们调查,你们村小麦补贴统计最后是由你汇总并上报到镇农业办的,而且你报的小麦种植地里,这块地不是面粉厂的吗?”工作人员拿出来收集的资料。
原来,2016年,一家面粉厂在该村流转了13亩地用于种植小麦,但并没有上报小麦种植面积。于某某就将这块地放在了其母亲名下,连续3年领取了这块地的小麦直补资金。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统计报送表格的便利,帮助自己二哥也套取了小麦直补资金。
于某某“监守自盗”,通过虚报小麦种植面积这种手段,套取小麦直补资金16000余元。今年6月,被蒲汪镇党委给予其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并收缴其违纪所得。
案件查处后,针对暴露出的村级事务公开不规范、农村干部虚报冒领国家惠农补贴等易发多发的问题,沂南县纪委监委开展了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问题专项整治,同时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抓实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推广“阳光村务监督平台”,进一步规范农村小微权力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