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土地租了、厂房租了、合同签了、钱分了,经常该签的字没签、该记的账没记、不该盖的章乱盖,使得村里个别干部‘中枪’受到了严厉处分,现在村里‘印章管理’采取各级审批、全程留痕,规范多了。”日前,沂南县界湖街道后葛庄村干部王本锋深有体会。
今年以来,为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沂南县界湖街道通过建立《界湖街道村集体公章使用管理规定》制度,以行政审批和印章管理为核心,将原本模棱两可、遮遮掩掩的村级行政审批加以明确,分类整理出与村民息息相关的九类清单,切实将监督触角直接延伸至基层“末梢”。
“以前,村里办个事、发个钱,大家都觉得有猫腻,现在小微权力清单化了,印章管理规范化了,村民对村干部是真的放心了。”运行以来,界湖街道北德胜书记蒋金法明显感受到了“印章管理”规范化带来的好处。
据了解,界湖街道抓住村社“印章管理”这一核心问题,通过采取各级审批、全程留痕等措施,把村社集体的议事、招投标、合同、用章、支出、收入等重大事项,从议事商议为始,到盖章落实为终,进行全周期事务监督和完整信息记录,杜绝了“人情章”“关系章”“问题章”的出现,倒逼村干部规范办事、村民遵规守纪,给小微权力戴上“紧箍咒”。
农民清楚了,农村清净了,村干部清白了,党风带动政风,政风带动民风,清廉村居打造取得了事半功倍效果。
“通过建立《界湖街道村集体公章使用管理规定》制度,将‘村章管理’留痕化,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化,让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在‘阳光’下运作,避免了群众对村干部的猜疑和误解,真正实现了‘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界湖街道纪委书记高国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