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村里土地承包出去了,合同签完、事儿都办完了,还经常该签的字没签、该记的账没记、不该盖的章乱盖,让村里个别干部受到了严厉的党纪处分,现在村里谁用‘红章子’都要严格审批,规范多了。”近日,道托镇道托村村民王树海深有体会说道。
今年以来,道托镇纪委抓住农村“印章管理”混乱核心问题,与镇经管站、便民服务大厅等部门通力合作,严格授权管理、审批全程留痕,给小微权力戴上“紧箍咒”。
通过分类整理,列出与村民息息相关的“重大决策类”、“日常管理类”、“个人事项申请类”3大类27项“行政审批清单”,将村集体议事、招投标、合同、用章、支出、收入等重大事项全部列入,原本虚实难辨的村级行政审批事项得以明确。从议事商议到盖章落实,进行全链条、全周期事务监督和完整信息记录,杜绝“人情章”“关系章”“问题章”的出现,倒逼村干部规范办事、村民遵规守纪。自实行‘印章管理’留痕化起,镇域内针对村务财务、低保申请和农民建房类的信访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半数。
“以前,村里干部办个事、发个钱,大家伙都觉得有猫腻,怕被背后捣了鬼。现在盖个红印章都清单化了,管理这么规范,老百姓对村干部是真的放心了。农民清楚了,农村清净了,村干部清白了,党风带动政风,政风带动民风,各项工作开展都更加顺利而有保障!”道托镇余粮社区书记刘春明感受到了印章规范化管理带来的好处。
“通过严格管理村级行政审批事项,将‘印章管理’留痕化,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化,让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在‘阳光’下运作,避免了群众对村干部的猜疑和误解,真正实现了‘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道托镇纪委分管领导刘传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