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风采 > 正文

沂南县:建设清廉村居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来源:临沂市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0-10-12

在沂南县铜井镇香山村,有一条孝廉街,红红的灯笼迎风摇曳,旁边清正亭里,清风徐徐,两个大爷说着:“今年村干部好办事了,没有推推拖拖,不需多次登门,村里形成了清廉的好风气。”

“清廉村居建设,不仅是健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也是一体推进‘三不’、深化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我们把农村政治生态再造作为清廉村居建设的重要保障,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不断强化农村干部不想腐的自觉。”铜井镇纪委书记仲跻彪说道。

突出农村环境再造,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已成为沂南县清廉村居建设的一股“新风”。今年以来,该县通过打造清廉文化环境、优秀传统文化环境、法治环境、干事创业环境,打造“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晴朗”的农村基层政治生态,为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培育清廉文化,强化干部教育。将清廉文化融入到对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中,用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党员干部更要带头践行清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发挥示范作用。一方面,把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思想纳入办公场所,潜移默化地感染。如双堠镇仲山村,在村“两委”会议室,布置了身边的正面典型、查处的反面典型和“入党干什么”主题教育,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村干部。另一方面,把清廉文化融入制度建设。如双堠镇仲山村村“两委”把禁酒令作为作风建设的头一条,还有的乡镇实行村级“零招待”,有的村多年来把村里的重大事项、财务等用电视公开等。

挖掘传统文化,开展廉政教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等文化内涵和现实教育意义,开展有特色的村级廉政教育,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推进“法律进乡村”“宪法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优秀农村支部书记,潜移默化影响基层干部群众,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同时,坚持节约、协调、群众认可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多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廉政教育形式,严禁喊口号、挂标语等模式化宣教方式,力戒形式主义。

提供法治保障,提高守纪意识。农村党员干部法纪意识淡薄,也是造成违纪违法问题频发多发的重要因素。对此,县纪委监委会同司法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建立健全了党纪国法教育体系,通过廉政教育、知识测试、法律帮扶等,不断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党纪意识、法律思维,督促遵规守纪、懂法用法。司法部门开展“法律进乡村”“宪法进万家”主题普法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每个村居配备1名以上“法律明白人”,涉及签订项目合同、资产资源处置等,必须经“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依法审核。

落实澄清保护,激发干事创业。深入落实县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办法》精神,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对在落实上级部署、推动乡村发展中,因先行先试、出于公心、勇于担当等出现错误的,坚决容错;对受到错告的,通过下发《澄清通知书》、召开一定范围会议正名、在新闻媒体公开澄清等方式,及时消除不良影响,为干事创业的党员干部壮胆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