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就像是土地,常年不松,不翻一翻、施施肥,便种不出好庄稼。对于干部的培训是一个需要长久坚持的事,每年都有新形势、新要求、新政策,一定要善于总结,及时灌输,使干部思想与时俱进,能力日益增进。”在谈到干部培训时,平邑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为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增强纪检监察干部斗争本领,平邑县纪委监委制定“清风小荟”交流学习制度,坚持“创新培训方式、实施全员培训、促进终身学习”的理念,聚焦差异化培训需求,通过“小切口+小课堂”,推动干部能力素质精准有效提升。
“清风小荟”交流学习制度主要采取双向需求共建的方式,一方面,委各办部室组可根据各自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提报培训需求,由委组织部适时安排开展交流学习。如,根据党风政风室培训需求,组织6个纪检监察室结合提级监督开展了交流学习,现场研究拟定了《提级监督检查工作办法》草稿。另一方面,纪检监察干部可根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培训需求,由委组织部根据日常收集的需求信息,直接指定相关办部室组承办交流学习。
交流学习突出精准化培训、专业化提升,按照工作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订制个性化培训方案,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不同的培训需求。
交流学习坚持分类施教,防止“大水漫灌”,见缝插针开展“多批次、滚动化、小班制”教学。一是时间随机化。交流学习不固定培训时间,由委组织部根据“点单”情况,随时“派单”,相关部室组或人员“接单”举办。二是课堂小班化。为破解学习欠主动、不深入、少思考的问题,严格控制参训人员数量,按照每期30人左右的标准开展“小课堂”教学,突出现场交流互动,确保每名学员都有发言的机会,营造人人是学生、人人当老师的学习环境。三是形式灵活化。除现场交流学习外,综合运用PPT讲解、模拟实践等形式,将抽象内容直观化,提高受众参与度。及时将交流学习成果录制成小视频,依托“清风平邑”微信公众号、办公楼LED大屏幕等,打造线上小课堂,随时学、随地学,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补。
交流学习采用学分制量化管理,由县纪委监委组织部建立维护交流学习档案,包括交流学习制度、通知、记录、成果、影像资料及考勤记录等内容。
“通过这种新型的交流学习,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从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县纪委监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