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正文

兰陵县:下好协作“一盘棋” 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来源:临沂市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0-04-07

“感谢纪委的同志,把我们反映的问题调查的这么及时、清楚,协作区办案可帮了俺们大忙哩!”3月30日一大早,兰陵镇北王庄村的3名群众带着口罩来到县纪委监委信访室,手持锦旗向工作人员表达感谢。

2年12封举报信,15个问题……兰陵镇北王庄村信访问题由来已久,但很长时间内村民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为何群众屡次反映,问题却得不到解决?事实上,兰陵镇纪委曾多次对问题线索进行核查,但是由于被反映人在当地势力较大,村民一方面认为镇村干部都是他熟人,“查也查不出来什么”,另一方面也因惧怕不敢提供证据。加之当时镇纪委力量薄弱,导致每次核查都因证据不足而搁置。

上任伊始,第三协作区主任县纪委常委张祥明便把这起案件来龙去脉在自己工作笔记上系统梳理了一遍。

说干就干,梳理完15条旧线索,终于发现了该案的“猫腻”。

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张祥明将第三协作区的10余名同志分为谈话组、外调组、材料组。“因为案件涉及信访群众多,需要挨家挨户记材料,时间跨度也长,工作量确实比预想大。”

在一个月的办案时间内,第三协作区的同志放弃周末休息,全身心扑在案件上。询问证人23人,制作讯问、询问笔录50余份,走访10余家银行及有关单位,形成书证近600页……

胜利曙光初现,源于戮力攻坚。协作区通过扎实调查取证工作,终于将违纪违法事实精确呈现出来。

“这起案件办结,老百姓能认可,我们也由衷感到高兴。”张祥明表示,“协作区代表县纪委监委。看着大家配合越来越默契,我们心里也感觉很踏实。”

乡镇纪委作为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主力军,却存在力量薄弱,易受“熟人效应”影响等问题。面对这一情况,兰陵县在不增加机构、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职数的前提下,探索建立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以改革促进治理效能提升,着力解决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熟人社会”监督难等问题,致力于把协作区打造成为服务基层群众的平台,推动监督执纪保障向基层延伸。

“之前在基层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虽然有一定办案经验,但是对中央新出的《规则》等内容学习跟不上,办案也感觉底气不足。”在乡镇已经工作6年的第五协作区工作人员、卞庄街道纪委副书记尹健表示,“参与协作区办案,‘熟人效应’减少了,办案力量增强了,群众更信任了,我的个人能力也明显提升了。”

“协作区的干部经常到村里和我们聊天。以前感觉纪委离得比较远,有时找村干部办个事都很难,现在纪检监察就在咱老百姓身边,干部的作风正了,群众的心气就顺了。”兰陵县苍山街道卜庄村村民卜祥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