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 宣传教育 > 正文

郯城县红花镇:红红“中国结” 织就清廉村居建设新画卷

来源:临沂市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25-01-03

“几根红绳,数般缠绕,编抽拨修,赐以为耀。”

“默默仆织,丝丝入扣,圈圈点点,成千千结。”

......

在郯城县红花镇中心小学的一节道德法治课上,代课老师一边教学生编中国结,一边将小小中国结里蕴含着的“廉洁”“平安”“团结”等中国优秀廉洁文化编成诗句,娓娓道来。

郯城县红花镇素有“中国结艺之乡”的美誉,当地中国结工艺兴盛,据统计,国内市场上每10个中国结中,就有7个产自红花。在红花镇中国结博物馆里,上千种样式的中国结精美无比,中国结艺已然成为本土文化。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围绕“三资清晰、权力清源、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目标,着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创新廉洁文化宣传,织就出一幅“红绳蕴红心,结艺显洁风”的美丽红花中国“洁”新画卷。

打造廉洁班子,用责任担当织就长长久久的“盘长结”,让干群更清亲。积极搭建干群“连心桥”。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群众的问题和诉求,通过“拉呱”“12345热线听证会”“一站式”矛盾调解等活动,着力化解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纠纷,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以来,共化解市县交接信访积案14件,12345热线工单量同比下降27%。推动监督力量下沉。红花镇整合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纪检委员、纪检监察信息员等监督力量120余人,强化日常村务监督,充分发挥基层“监督员”“信息员”“宣传员”作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诉求,推动村干部依规依法履职用权,有效遏制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滋生。

深化廉洁治理,用制度管理织就方正平整的“藻井结”,让村务更清爽。创新应用“智慧印章”,12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实现电子公章审批,做到申请、审核全程网办,便民用章村级办理,公章使用处处留痕,做到群众少跑腿,监督更有效。切实开展村集体“三资”专项清理工作。聚焦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突出问题,按照“党委主导、部门指导、督帮一体、上下联动”的原则,对全镇70个自然村“三资”情况起底摸排,“三资”清理专项整治开展以来,红花镇清理资产7000余万元,资源总面积1200余亩,综合运用民主决策、执纪监督、司法调解等手段稳妥解决了一批“顽瘴痼疾”。

厚植廉洁文化,用新风正气织就团结一心的“同心结”,让民风更清朗。多维度打造以“中国结”廉洁文化馆为代表的清廉文化阵地。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干事创业,让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新风正气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依托党纪学习教育活动。在全镇12个行政村积极开展廉政党课、廉洁故事等清廉宣教系列活动30余次,教育党员群众约1870人次。同时编排演出说唱柳琴戏“村规民约”,把“无声”的《村规民约》与“有声”的柳琴戏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清风廉韵吹进家家户户。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这种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不断解锁‘清廉村居+乡村振兴’融合密码,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廉动力’。”该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