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区应急管理局
创新执法模式 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
发现问题
今年以来,罗庄区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中发现,应急管理部门个别工作人员为企业在减轻行政处罚方面说情打招呼并收受贿赂,同时在“企业评部门”及护航“心廉心”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应急管理系统存在执法不规范、不文明以及执法检查过多过滥等问题。
严明纪法
区纪委监委对反映的应急管理系统问题线索进行精准研判、严查快办,对收受企业贿赂的2名当事人给予党纪处分,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3人。
整改纠偏
在查办案件的同时,区纪委监委认真梳理案件背后存在的管理漏洞及作风问题,向区应急管理局党组制发监督建议,要求其认真分析本系统体制机制、干部管理、日常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抓好整改,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做实“后半篇文章”,并督促区应急管理局党组召开案件剖析专题会,要求班子成员逐一认领责任,深刻剖析原因,做实以案促改。
深化治理
在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区应急管理局坚持“一切工作为企业”理念,围绕执法规范、执法效能、行业自律等重点,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执法能力,优化服务水平,助力全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配置“两员力量”,提升行政执法效能,挖掘执法深度。面向社会选聘12名专家型专职技术检查员、16名社会监督员,“两员”力量多角度、多层面参与执法过程,推动执法水平全面提升,现场设备防护罩缺失、教育培训未如实记录、警示标志未悬挂等“老三样”违法案件占比由原来的70.89%下降至39.24%,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未按照规定足额配备应急物资、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等深层次违法案件占比由原来的3.8%上升至29.11%。创新做法先后三次被《中国应急管理报》、国家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专题刊发。
二是组建“安全联盟”,激发企业内生动能,拓宽执法广度。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为方向,按照行业相同、类型相近、管理相似原则,依托行业协会,在全省率先组建涵盖158家区级重点企业的9个“区级安全联盟”和覆盖400余家小微企业的24个街镇级特色“安全联盟”,以全要素评价为抓手,定期组织“互查互学”活动,目前,累计开展互查活动9批439家企业,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1.1万余项。创新做法分别在《中国应急管理报》《山东政务信息》《临沂政务信息》、“山东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刊发。
三是探索“预告”执法,完善监管制度赋能,增加执法温度。创新推行执法“预告”新模式,设置建立企业信息库、召开执法预告会议、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企业名单、执法检查预告通知书送达企业、企业安全风险隐患自查、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现场反馈检查发现问题等七项执法流程,让企业整改有时间、提升有空间。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入企执法检查205次,立案处罚63起,立案率同比下降40.12%,处罚金额同比下降59.8%;指导企业自查整改隐患1683项,同比增长63.71%,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廉洁守法、互信共进”的新型政企关系加快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