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孟良崮战役”来打,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树立“全员护航”的理念,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纪委监委推出"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书记攻坚·夺旗打榜’系列报道"栏目,敬请关注!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今年以来,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探索实施“1+2+3+N”工作模式,督促压实主体责任不放松,从小处破题,往大处着力,精准嵌入监督,护航营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生态。
“一个引领”高位谋划。始终坚持“站位更高、切口更小、措施更实”,落实双专班推进,统筹发挥好行业监管、专责监督双重优势。区党工委主要领导亲自调度、亲自推动,区纪检监察工委始终将护航优化营商环境当作“一号工程”来抓,实施周调度、月汇总、季通报,推动政府专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5+1”专项提升行动,强力推动营商环境大优化、大提升。
“两条主线”协同推进。一是畅通纵向协同监督线。结合高新区实际,成立3个纪检监察组,探索以党风室为主体,各纪检监察组、镇街纪(工)委参与的“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持续推动监督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度转化。二是打通横向贯通监督线。积极探索构建“纪检监察+”工作模式,强化“督纪”联动、“政纪”协作、“纪审”协同、“纪法”衔接,推动“专责监督”“专业监督”有机结合,凝聚监督合力,共享监督成果。
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紧盯项目招引、签约、落地、投产全流程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图为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高新区人民医院项目现场了解相关情况。
“三项评议”贯通融合。深化“企业评部门”,创新开展“项目评部门”“部门评部门”,建立“企业+项目+部门”评议体系。一是差异化选取样本。选取50个在建项目、150家企业以及22个区直部门作为“评议样本库”,将5家搬离企业纳入其中,进一步增加评议的科学性、精准性。二是分门别类、有的放矢。“企业评部门”重点了解执法不文明、不规范、不廉洁等问题;“项目评部门”重点了解部门服务意识、办事效率等方面问题;“部门评部门”更加注重评价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情况。三是全方位深化治理。建立健全“清单明责、通报问责、提示督责”三项机制,收集的问题以问题整改督办单形式下发,评议结果赋分排名、全区通报,对成绩靠后的单位进行约谈提醒。
“N个路径”靶向监督。一是调研式监督收集问题。聚焦项目招引和项目建设,开展“调研式”监督,发放征求意见函38份,收集问题29个。二是驻点式监督挖掘线索。以涉企执法和第三方服务作为切入点,开展“驻点式”监督,发现问题14个,问题线索3个。三是助企纾困深化治理。协助区党工委扎实开展“暖企解难题”“助企提质效”“惠企减负担”三大行动,区级领导重点帮扶区内骨干企业,科级干部走访联络243家重点企业,精准解决企业困难问题。
下一步,高新区将进一步深化纪检监察机关深度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聚焦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科创金融、政企人文、要素保障五大领域开展专项治理,以营商环境优化,助力项目建设提速、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突破高新”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