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村里的每一笔开支都清清楚楚。”在大庄镇官庄社区,村民李明亮的小院收拾的干干净净,心里也痛痛快快。李明亮说,账目敢于在网上实时公开,说明经得起查、经得起看。
今年来,沂南县在抓“小微权力”规范、“小微权力”流程再造的同时,狠抓村务公开监督工作,配套实施村级事务监督“阳光工程”。
在公开标准上,完善“党务、村务、财务”“ 资产、资源、资金” “责任清单、小微权力清单、村干部负面清单”公开制度,实现“三个三”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各乡镇细化制定“三个三”公开的内容、标准、程序等,明确财务公开采用流水账方式,公开到每一笔收支;凡资产资源发包,必须公开合同及承包人、承包年限、年承包费等,让群众一看就懂。 “四个一”抓公开。通过“一栏”“一会”“一端” “一册”(即村级公开栏、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乡镇(街道)微信公众号、“小微权力”清单小册子)将“小微权力”清单流程图及“三资”“三务”等进行公开。
在公开方式上,探索试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建立“清廉沂南阳光村务”监督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每月将村级“三资”“三务”等在网上公开,方便群众查阅,接受社会监督。群众无论何时打开手机,就会发现在“清廉沂南”微信公众号的阳光村务监督平台上,全县16个乡镇(街道)1472个自然村的党务、村务、财务、资产、资源全部公开,民生补助、资源公开、经济合同在线可查。
线上线下全面公开,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也让村干部得以“轻装上阵”。官庄社区党总支书记、庙官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云龙说,“村务全面公开,不仅保证了村民们的知情权,也保护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信任感”。
同时,该县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全面建立“四位一体”监督体系。县纪委监委下沉监管力量,由纪委常委挂帅设立工作协作区,统筹区域内各乡镇压实监管责任,同时实行村居党组织纪检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符合条件的由乡镇党委聘任为村级纪检监察监督员(信息员),隶属乡镇纪委监察室管理,整合监督职责、监督对象、监督事项,对村务决策、村务管理、“三个三”公开及村干部廉洁自律等各项事务进行全程监督。截至目前,村居纪检监察监督员(信息员)发现问题171个,乡镇纪委据此督促整改问题168个,组织处理4人。